肥壤网

故事会

本栏目包括故事会官网故事,故事会在线阅读,故事会合集。

您当前所在位置:

全站搜索:

最好的味道

来源:肥壤网 作者:董雷 2017-04-06 围观:

听完老林的描述,一个评委笑了,说:“你最后说的这样调料,是罗勒叶吧?”老林摘下蒙眼布,傻愣愣地问:“啥,罗啥叶?”

评委舀起一勺汤,指着汤里几片绿色的叶子,说:“这就是罗勒,是西餐里常用的一种香料,效果嘛,就和我们用茴香差不多。你没接触过西餐,难怪不认识。”

评分时,评委们发生了分歧,一个评委说:“老林虽然品出了所有调料的味道,可他连罗勒也不认识,对厨师来说,不是一种缺陷吗?”正在难以抉择之际,突然,观众席上响起一阵骚动,老林回头一看,原来,张若虚老先生现身了。

张老先生走到评委席上,拿起话筒,说:“我本该是下一环节的评委,但比赛实在太精彩了,我忍不住出场说两句。老林不认识罗勒,是一种局限,但他能把一种从没见过的调料品出来,还把味道描绘得如此到位,这不正是厨师最宝贵的天赋吗?”

张老先生说完,观众席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。原来,拉面师傅的绝活,好多观众都在电视上看过,倒是老林的绝活特别新鲜。再加上有些观众也不认识罗勒,看的时候就特别有共鸣,很有一点观赏“达人秀”的意思——咱老百姓当中、大排档厨子里,还有这种猛人呢!

最后,张老先生的意见在评委中占了主流,老林再次晋级了。

最后胜出的十名厨师—除了老林,其他都是响当当的名厨—再一次来到了灶台前,最后的冲刺开始了。主持人宣读了最后一场比赛的要求:每位选手用主办方提供的相同的食材,自由搭配,做出一道自己最拿手的菜肴,由张若虚老先生评判,一战定江山。

正式比赛前,选手们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,趁着这个机会,老林走到吴书明跟前,诚恳地说:“刚才汤里的罗勒是您最后加上的吧?这次比赛我真是大开眼界,简直不敢相信,自己会走到决赛这个阶段。”

吴书明冷冷地看了老林一眼,说:“我也不敢相信,自己会和你这个大排档厨师一起参加决赛。”

老林满怀善意,被这句话一呛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了。吴书明接着低声说:“你以为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?初赛时,要不是张若虚特意向评委推荐你,就凭你那排档三大菜,能进入复赛?复赛时,食材哥马失前蹄,你误打误撞做了煎茄子,这才侥幸晋级。至于刚才嘛,罗勒是我加的,我就是想让大家看一看,你这个排档厨子只认识一些最粗贱的食料,要不是张若虚出来力挺你,你以为自己能走到这步?我不知道你们之间有什么关系,我看多半是张老年纪大了,脑子也糊涂了。虽然最后一场比赛他有决定权,但如果他的评判理由说不过去,全市的电视观众都不会答应的,你的好运气也只能到此为止了。”

吴书明说完,休息时间也就到了,老林眼看着吴书明头也不回地上场,原先的良好感觉一下全没了,心里只剩下一个疑问:自己真的是因为张若虚老糊涂了,才侥幸进入决赛的吗?

5. 又见土豆

此时,两位工作人员推着一辆盖着帆布的小车走上了赛场,小车里就是最后一战的食材吧?里面会是什么呢,瑶柱、海参、燕窝?看这辆小车的装潢如此华丽,难不成里面竟是驼峰熊掌?选手们跃跃欲试,都睁大眼睛盯着小车。老林却还沉浸在刚才的对话中,垂头丧气地打不起精神。

帆布揭开了,观众和选手看到主办方提供的食材,不由一齐发出“哟”的一声,原来,那小车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土豆!

随后主持人走上赛场,进行了解释:大赛主办方本来已经给各位选手准备好了贵重的食材,谁知,就在比赛开始前,张若虚老先生要求主办方向选手们提供他亲自带来的食材:一包土豆,不然他就不担任这场比赛的评委。主办方无奈之下,只好按张老先生的要求行事,于是就发生了大家刚才看到的一幕。

主持人的话音刚落,张若虚老先生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诸位,这道菜的主料,就用我带来的土豆,其他配料嘛,你们随便用,我没有限制。”

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土豆发到了选手的桌子上,短暂思索过后,大家开始忙碌起来,只有一个人例外,那就是老林。他垂头丧气地做着前期准备,打算随便做一道炒土豆丝之类的排档菜,可是,他正给土豆切丝时,忽然愣住了。他放下菜刀,拿起一把已经切好的土豆丝在鼻子边使劲地闻着,然后,又意犹未尽地把一条条土豆丝塞进嘴里,那种贪婪的样子,好像在咀嚼什么山珍海味。

旁边的选手们已经准备收工了,老林这时才如梦初醒,他飞快地清洗了一下剩下的几枚土豆,然后“扑通扑通”地把它们扔进盛满清水的大锅里,开火“咕嘟咕嘟”炖了起来。等到其他选手纷纷交卷的时候,他这边的土豆刚好煮熟。

老林这是要弃权了吗?台下观众议论纷纷。评委组见状,在品尝时也就没有考虑老林的“菜品”,只对其他选手进行了打分。最后,吴书明的“五鼠闹春”得分最高。

这五鼠闹春,是把五枚土豆用刀工刻成老鼠的模样,然后在它们身上分别涂上调制好的蜂蜜、辣酱、蓝莓酱、苦瓜酱和盐水,然后放入烤箱内烤制,出炉后,五鼠分呈黄、红、蓝、绿、白五色,显甜、辣、酸、苦、咸五味。然后,再用高汤加菠菜汁勾浓芡,在托盘上画出碧草、绿树、藤萝等一番春天的景象,最后把五鼠放置其中,果然是春意盎然,栩栩如生。

吴书明准备接受比赛奖牌的时候,一直在旁边不发一言的张若虚老先生忽然开口了:“还有一位选手没打分呢,老林,你这道菜是怎么想的呢 ”

观众们“轰”的一声笑了起来,老林做的哪是菜呀,四个煮熟的土豆摆在菜盘里,这不是闹着玩儿吗?

老林的目光扫过全场,随后说道:“我也知道大家为啥笑,可是,容我说两句。”

“说实话,我这做了几年排档菜,要说伺候土豆,我只会一道,炒土豆丝。今天,我本来也只能做这道菜,可是切菜的时候,我发现这土豆和我以前用的不一样。”

“不一样?”主持人露出一脸夸张的表情,他走到餐桌前,拿起一枚土豆,左看右看,转过头问道,“不一样吗?我看不出来。”

“真的不一样。”老林看上去都有点急了,“真的,这些土豆,有土豆味儿!”

“哗……”观众们又一次笑出声来,土豆没有土豆味儿,那成什么了?

老林却没有被笑声影响,接着说道:“小时候家里穷,我老林就是吃土豆长大的,这个东西,小时候我娘天天煮给我吃,这味道我一辈子都忘不了。可是后来,这东西的味道越来越淡了,不光是土豆,啥菜都是这样。我们平时做排档菜用的材料,都是从菜市场批发来的,那些东西,每买回一批我都要亲口尝尝,白菜、萝卜、土豆……我尝了一批又一批,再也没有尝到小时候的味道。我问人家这是为啥,他们说,如今的菜,自打种子入地到采摘上桌,都离不了化肥、农药、催熟剂,所以慢慢就没味儿了。可等这些东西进了厨房,咱们又开始拼命往里面加料,大料、味精,放得那叫一个欢。我就一直在琢磨,菜味儿已经淡了,再放这些东西进去,到底要让顾客吃啥?所以,我平时做菜放料都是点到为止,万万不敢过火。”

“今天张老给的这些土豆,一开始我也没觉得啥,可是切着切着,我就闻见味儿了,就是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,快二十年没尝过了吧。吃上一口,我就会想起小时候,想起我娘。这么好的土豆,它压根儿就不用放啥调料,白水煮来吃最香,从小时候一直香到现在!”

老林说完,全场一片寂静。好一会儿,几位评委走上了赛场,拿起老林的白水煮土豆尝了起来。一尝之下,这土豆果然与众不同。大家不约而同地转头去看张若虚,只见他微微一笑,说:“我也给大家讲个故事吧。”

“我自小学厨,不满三十岁,各种冠军已经拿了几十个,我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后来,咱们这里举行厨艺比赛,我参赛了,决赛的对手是一个工厂食堂的厨师。当时我就想,这冠军还有旁人吗?指定是咱的呀。比赛题目就是土豆菜,吴总厨的这道五鼠闹春,其实是那一次我为了比赛专门新创的。

“那位厨师做的是清炒土豆片,评判的时候,评委们甚至对那道菜尝都没有尝一口,他们都被那道五鼠闹春吸引住了。颁奖结束后,我还自以为是地走过去,想安慰一下那个对手,可是,尝了一口他的清炒土豆片,我当场就呆住了。

“那才是真正的味道啊,油、盐、葱花、土豆,平平常常的四样东西,可是经他的手,菜的真味出来了!他告诉我,在工厂食堂里没啥高档货,一年到头就是土豆白菜,所以做菜时他格外上心,一心一意,就是要让每一种菜肴都能‘有味儿’。

“我知道自己其实是输了,那道五鼠闹春说白了就是一个花架子,跟这道清炒土豆片比起来,根本算不了什么。有一阵子我甚至觉得自己这几十年都白学了,让每一道菜都能真正的‘有味儿’,这才是我们厨师最最核心的东西,可是这些年我一直在学些什么呢?这些天看你们这些大厨做菜,动不动就用高汤鲜料,这和排档菜用重油、放重料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?当年,我曾想跑过去告诉评委,让他们亲口尝一尝那道菜,重新评判一次,可是虚荣心拦住了我,到底没有走出那一步。从那以后,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:你输了,你其实什么都不懂,根本不配那个冠军。

“尽管没人知道这件事,我还是感到没脸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, 所以我离开了。三十多年了,我一直都忘不了那天的事。这次我回来,一是想借比赛告诉大家这件事,它困扰我太久了,只有说出来才会安心。另外,我还想找到一个真正懂得‘有味儿’的人,收他做我的关门弟子,把我这些年思考的东西一一告诉他,没想到,今天真的找到了。”

说到这里,张若虚走到老林身边,拍拍他的肩膀,说:“你说的没错,这些土豆是我自己在乡下种的,没有用农药,也没有用化肥,大概就是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味道吧?其他选手看到这些土豆的第一眼,就是去造型,去调味,只有老林一个人,注意到了土豆本身的味道……”

听完张若虚的话,大家纷纷陷入了沉思。半小时后,比赛结果要揭晓了。这时,主持人突然匆匆上场,对观众和评委们说道:“刚才,老林对我说,听了张若虚老先生的话,他感到自己要学的还很多,他决定退出这场比赛,和张老先生一起去他的种植基地看看,将来,一定要做出更多让老百姓吃了放心、有味的菜。现在,他和张老先生已经离开赛场了……”

评委们闻言不由面面相觑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观众席上静默良久,突然,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,在赛场上回荡,经久不息……

继续查看更多:故事会2012年第1期的故事

二维码
故事很好,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

记住www.feirang.com,看好看的故事,就上肥壤网网

上一篇:改名字
下一篇:老父亲的丧事

主题分类